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学习平台: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文:吴满意、杨荣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3-12-10 1093

社会的跃迁、历史的进步,是文化升华的铿锵步履,是文明成长的拔节之为。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中氤氲化生,异彩纷呈。几千年的积淀、几千年的传承,饱经沧桑而历久弥新。但近代以来外国列强的入侵与殖民掠夺,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屈辱,造成巨大伤痛,使中华文化的演进面临巨大劫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精华,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一直把重构重塑中华文化作为重任使命。经过百年奋斗,当代中国昂扬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概括总结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党的理论思维发展的最新重要成果。革命导师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光辉理论体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应运而生,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提升到新境界,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光辉思想具有的哲学意蕴,无疑对我们的踔厉践行意义重大。

       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就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本体论特质。本体论探究事物本原或最终本性,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恩格斯说,“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何、为何、如何等系列问题建设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与系统概括,精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系列问题,助力我们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把握文化的“共相”。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空间为承载、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根基、以世界优秀文明为养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成了一个具有母体温度、世界广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高度的系统性文化理论体系。一是这一科学思想的本体论特质体现在空间地域性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袤疆域为空间承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物质载体和建设主体是鲜明的。在一定意义上讲,这片地域空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现实土壤。承认这种地域性的不可解除性,也就承认了这一科学思想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中国共产党人、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本体性。二是这一科学思想的本体论特质体现在交往性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就体现在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开放包容。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只有保持定力,强化交流互鉴,立足文化主体性,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在交流碰撞中,认清自身,审视他者,共谋发展,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共赢未来。三是这一思想的本体论特质体现在历史的承继性中。不言而喻,习近平文化思想承继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鲜明突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自觉、自信和自为地继承和创新的产物,是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产物。四是这一科学思想的本体论特质体现在理论的系统性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以坚定的文化主体性准确把握文化本质,以完整的系统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整合,构建起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就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显著的实践论认识论特质。伟大导师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蕴含的实践论特质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道路的进一步拓展、制度的更加定型更加成熟,无疑为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着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理论自觉透过纷繁复杂文化现象,全面深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揭示了文化现象和文化本质之间的关系,深刻阐释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灿烂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胸怀历史、情怀天下的责任感,以科学深邃的理论思维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规定性的自觉展现。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蕴含的认识论特质在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与认识活动,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而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基础上发生的积极地、能动地再现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国际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反观国内,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要回答好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世界之问、中国之问、实践之问、未来之问,就必须统一思想、坚定自信、振作精神、凝心聚力,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正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建设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气神显著提升,我们在国际社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充分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具有的认识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也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展示出鲜活的生命力。

        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就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鲜明方法论特质。恩格斯曾经说过,“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概括,突出了理论与实践、历史同现实、民族和世界的辩证统一,强调了建设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结合的方法论特质。一是这一思想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结合。“体”指的是本体或思想理论,“用”则意为作用、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的体用论,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又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实现了文化理论创新和文化工作布局的有机统一,凸显了“体”与“用”辩证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处理“体与用”的关系,以“体”与“用”相统一的辩证逻辑开启了照亮历史的古今思想对话,在理论创新与实践革新中又一次照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道路,实现了理论构建与理论应用的统一。二是这一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生相成,揭示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强调赓续中华文脉,又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境界,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总之,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在这一思想的有力指引下,既在历史浩荡的承转演进中向世界生动表达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与人文理想,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崭新的文化意蕴,更为新时代新征程谱写璀璨的文化篇章。

(作者:吴满意,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委会委员;杨荣所,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文龙  / 审核:文龙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