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0余专家聚首电子科大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及相关问题
文:魏莹 张庆国 李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3-11-27 705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新局面,11月24-25日,“伟大建党精神及相关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该会议由教育部社科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与法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电子科技大学)承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近80所高校的200余人齐聚一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思想基点,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等重大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副处长刘海峰,国家级青年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与法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显良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主持。

1U6A1202.JPG

  申小蓉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要始终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学促教、以学促研,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理论研究水平大幅提升。站在当前新时代新征程历史关键节点,要继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及实践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进一步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1U6A1363.JPG

  刘海峰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革命史和奋斗史的精神精髓,是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依托高校思政课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有助于伟大建党精神从抽象走向具体,唤起青年大学生共情共鸣;有助于进一步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塑造青年大学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价值观念,涵养忠诚奉献担当的政治品格,进而自觉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

1U6A1440.JPG

  白显良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学界潜心深入研究、认识高度一致的结果。他对如何进一步研究阐释、领会、体悟伟大建党精神谈了看法。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生一是要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刻把握,做到“观其大、察其细、致其用”,把理论研究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去;二是要及时转化研讨会相关成果,将研讨会取得的共识、新知、新见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使之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支撑点、切入点、生长点;三是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强化学生的认知、认可、认同,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认同感、获得感、满足感。

  主旨报告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四川大学李辽宁教授和我校刘宗灵教授主持,来自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6位专家学者,聚焦研讨主题,围绕各自研究方向,发表真知灼见,激荡思想火花,为新时代思政课教育赋予源源不断的精神新动能。

1U6A1601.JPG

  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围绕“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法制保障”作了主旨发言。他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界定了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及相邻关系,改变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宽泛、重复的现象,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体制和部门职责,他还分享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1U6A1662.JPG

  中山大学李辉教授以“伟大建党精神的个体精神动力及其实现”为题,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因其合规性而具有目标引领功能、因其坚持人民至上而具有共识凝聚力、因其蕴含党的先进性而具有现实超越性。在实现路径方面,他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对接青年学生需要、衔接不同层次教学,要以理论学习为主渠道,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容,从现实逻辑层面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意蕴、历史发展;要在具象化当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以具体的文化形态为载体,另一方面在展示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增强情感认同。

1U6A1785.JPG

  海南师范大学白显良教授以“伟大建党精神的伟大蕴涵”为题,从五个方面解读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伟大之源。从精神源头看,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社会实践看,源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实践;从思索方法看,源于新时代伟大时代坐标;从领导主体看,源于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政党主体;从奋斗目标看,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

1U6A2101.JPG

  武汉大学金筱萍教授以“爱党和爱国如何结合”为题,围绕思政课程教学话语、教学方法的建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政课如何讲好爱党和爱国辩证关系的路径。首要是构建共识性的“公理”,从基本概念出发,引导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爱党与爱国理论逻辑的建构批判和实证检验,其次是深入剖析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不同角度廓清学生在个体概念和群体概念认识上的误区,校正逻辑方向,最后是善用时代化、青年化的话语,以更加鲜活的教学风格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可。

1U6A2322.JPG

  华中师范大学李芳教授从“一体化”视角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她认为,从纵向看,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要对应不同层次教材教学内容;从横向看,要注重目标融通、注重内容融通、注重对象融通;从具体课程看,要用马原课的原理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根基、用近代史纲的史实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渊源、用概论课明晰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等。

1U6A2390.JPG

  陕西师范大学刘力波教授从理论、实践、现实三个层面阐释了“第二个结合”的深层逻辑。在理论逻辑上,“第二个结合”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在实现思想解放中推动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第二个结合”具有在实现思想解放中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在历史逻辑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党对“第二个结合”三个阶段的探索过程就是一个在思想解放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在现实逻辑上,“第二个结合”正以新的思想解放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下午的主题发言由福建农林大学刘新玲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李奋生教授分别主持,4位学者作大会发言。

1U6A2941.JPG

  天津大学李树业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为题,认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独特而高尚的一种精神形态,其精神内核是正道、正义、民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基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同根同源次第演进的庞大系统,由求正、学习、求真、组织、团结、务实、奋斗、奉献、创新、胜利等基普构成,遵循“源-魂-基-形-生”内生逻辑。要从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内生动力、制胜之道、有力支撑层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U6A3034.JPG

  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教授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关键在行动”为题,强调要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勉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要坚守真理,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做到知信合一、言信一致,要增强骨气,要独立思考,不仅敢于做从“0到1”的突破创新,还善于做从“1到10”的应用创新,更勇于做从“10到100”的融合创新。

1U6A3152.JPG

  吉林大学姜楠副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逻辑构造与中国应用”的主题发言。他从历史、现实、理论三重逻辑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逻辑理路。他提出,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历史逻辑,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的需要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现实逻辑,无产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理论逻辑。我们要传承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的中国化发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1U6A3229.JPG

  西南交通大学刘玉标副教授围绕“红旗渠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从内在关联、赓续传承、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展开系统阐述。他从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源”与“流”、“纲”与“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他认为,红旗渠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传承,赓续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精髓,传承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理论品格,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风格风气,秉持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他倡导,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坚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锻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效。

ba0ca7ddc27611fd3667eaa4b29dc76e_6fca3.j

49fbd58be9e989aed56cf22b87d6fcb7_6fca3.j

  在小组讨论环节,百余名专家学者绕“伟大建设精神及相关问题研究”的研讨主题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第一小组的研讨议题是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之关系,由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张国蓉教授主持。第二小组的研讨议题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由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院长黄亚军主持。学者们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渊源、价值定位、核心内涵、话语构建以及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进行学术交流。

  闭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灵教授主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筱萍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大会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等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研讨,要充分用好本次研讨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穿透力。

  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7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高质量投稿290余篇,经专家评审,研讨会共收录论文80余篇,并邀请了200余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聚焦主题、论述精辟、亮点纷呈,深刻体现了理论前瞻性和实践引领力,呈现出研究水平深、思想见解真、务实学风美的特点。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作用,是一场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助力理论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