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科技工作会】吕红胤:打造人才、学科、科研良性互动的好环境
文:李果 图:李果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1-11 7132

DSC01813.JPG

  我们学习了2015科技工作会上两位校领导的讲话和报告后,一致认为提倡做真科研、做有兴趣、有意义的科研对建设一流大学非常重要。对计算机学院而言,如何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如何彰显科研特色、如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会议提出的调整结构,要构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新体系,更是我们今后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

  结合人事人才工作,我们理解这个体系类似树林与土地这样的生态系统。如果把刚刚留校的老师比喻为种子,青年人才比喻为小树,长江、杰青等比喻为大树,那么我们每一位来到电子科大工作的老师都需要科研这片沃土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丰富的科研项目、优秀的科研团队等等组成了科学研究的优良土壤,吸引优秀人才来我校发展,产生更好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在人才、科研、学科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自我循环,也就形成了良性的科研生态体系。比如,学校建立了多个跨学科的校级研究中心,可以集多学科人才于一体,为他们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进行更宽泛的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国家级和部省级平台对外引人才的真正落地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围绕科研团队和学术圈层的形成,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来到电子科大工作的老师最开始有可能是被科学研究的环境吸引,签下工作合同只是一个开始,只有真正以电子科大的名义发表文章、申请项目、获得国家的支持、贡献社会经济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成电的科研人,才能真正在这里扎根,找到事业上的归属感。这也是我们近两年在人才引进和落地工作中,帮助每位老师争取科研拓展,争取平台建设,全力做好后援支持的原因。

  我们用好的团队吸引人才,好的氛围感染人才,好的服务感动人才,人才与科研的互相促进已经产生了积极成果。这两年,计算机学院年轻老师的成长和引进人才的落地对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带来了很大帮助。例如,张小松教授在2014年当选长江学者的基础上,2015年成功申报了网络空间安全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周涛教授当选央视“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

  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也体现在科技成果上。在基础研究方面,2014、2015两年计算机学院发表CCF A类论文22篇,中科院JCR分区一区论文12篇,比上一轮学科评估周期的同类文章总量还要多。在美国USNEWS排名中,我校计算机学科也从榜上无名到去年的95名,今年的67名。这样的良性循环对计算机学院的发展和腾飞有很大帮助,也为计算机学院为全校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