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科技工作会】陶斯禄教授:让“真科研”真正落地生根
文:陈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1-08 7847

  2015科技工作会给了我两个最深的感受:第一个是李言荣校长在大会上提出要对学校科研人员进行明确分类,这比以前要求大家成为全能选手更加科学。分类是基础研究的,目标是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分类是应用研究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国民经济。我是做基础研究的,如果还要兼顾应用研究、产业化,按照全能选手的标准考核,精力和能力都不够分配,结果可能是哪方面都没有做好。大家都知道,做基础研究的年轻人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比如一个面上项目就80万,还是分好几年下拨,按照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完成现有的科研经费指标考核难度是相当大的。第二个是,校长提出要做“真科研”,做自己喜欢的科研,做有尊严的科研。要做“真科研”,首先就要问问自己做科研的驱动力从何而来?如果是兴趣驱动的话,就是校长所说的“真科研”。如果科研都是项目驱动或经费驱动,这样虽然能完成科研考核任务,但是离“真科研”是比较远的,尤其是对做基础研究的人来说。今后,把做“真科研”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样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陶斯禄.jpg  学校在对科研人员明确分类之后,希望能早日出台进一步的政策、机制让大家真正潜下心来做“真研究”,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保障体系、激励制度等,出台明确的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刚刚参加工作的、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全校要创造宽容、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应该给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更多的信任和理解,让他们在一定的周期内自由探索,因为“真科研”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急于求成也求不来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现在,中国大学越来越多的是在全球语境下进行竞争,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不同类型的大学评价,尤其是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乃至1‰的学科数将是今后大学评价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基础研究的高水平论文的多少是影响该指标的首要重要因素。电子科大作为一个传统的工科大学,在基础研究尤其是传统科学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还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学校的科技工作,我有两个小小的建议:第一是,加强校内的共享测试平台建设。学校很多做材料方面研究的,杨晓波副校长在科技大会上说过我们的微固、光电、物电、能源、基础研究院等多个学院都有开展电子材料相关方面的研究,但是学校目前没有校级分析测试中心,绝大多数分析测试工作都要跑到外面去测试,这与学校985大学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建议学校可以统筹考虑,建设一个大型共享分析测试平台,满足相关学院在材料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第二是,进一步营造鼓励学术交流探讨的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活跃校内的跨学科、跨学院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更多邀请国内国外的同行大牛来校作交流,拓展我们师生的视野。最近,在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明教授的组织带领下,微固、光电、物电等学院的几位老师一起联合申请项目,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只有校内的老师和团队有了实质性的合作,我们才能拧成一股绳,在校外打出一片天地。

  我是2008年来到电子科大的,正赶上学校蓬勃发展的好时期,在学校尤其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从零开始搭建自己这个小团队的实验室,一分一厘地积攒了价值超过百万的仪器设备,基本搭建起了本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团队也从当初自己一个人发展到了现有的3位老师,并且其中2位是校“百人计划”入选者;团队研究方向集中在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非常明确,团队各成员之间相互也不完全重叠,各有专长、各有分工,团队人员在每个子领域都有非常强的研究基础。可以预期,在“十三五”期间,团队在高水平论文、国家人才计划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突破,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