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艺术评论家蓝庆伟带领师生探寻美术馆的秘密
文:学生记者 谢欣桐 图: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5-18 3915

  近日,广汇美术馆副馆长、艺术评论家、著名策展人蓝庆伟作客清水河校区,与成电学子分享自己心中的“美术馆十议”,畅谈基于对美术馆的现状、丰厚的内涵和外延的综合思考。曾勇副校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王承云教授参加活动。

  蓝庆伟从事了十年的美术馆管理工作,“我希望能加深同学们对美术馆的了解,认识美术馆如何与电子科技行业结合。”他表示,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手段对一场成功的展览而言越来越重要。“除了美学方面由艺术家本人完成,剩下的就全部需要由技术来实现。”

IMG_3110.JPG4d2c0b6fc87def7124aab7616f6d0d3f.jpg

美术馆影响了作品的表达和欣赏方式

  蓝庆伟介绍说,美术馆起源与博览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与如今的美术馆极强相关的部分莫过于出现了专门陈列美术产品的场馆,中国晚清的夜明珠、珐琅、刺绣、书法也参加了展览。同时,中国官员也看到了其他国家在美术方面的造诣。回国后,他们就此写了很多文章,对今天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术馆在中国出现,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民国时期的雅集便是三五好友将自己的作品或藏画拿出来共同欣赏,然而书法或画作都是卷轴,只能近距离地把玩观看。蓝庆伟说,“美术馆正是解决了如何把近距离观看变成在公共空间上的欣赏,画作不论是卷轴还是立轴都需要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案几上。这种观赏方式也使艺术家们产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画没有西方油画的冲击力强。”因此,近代国画在表达形式上也有了一些转变。

  谈起对许多人而言稍显陌生的美术馆策展员,蓝庆伟认为,这还要从世界最早的美术馆讲起。最早的美术馆就是法国的卢浮宫,拿破仑将攻城略地时占有的文物、绘画、物质遗产汇聚于此。当卢浮宫最终从皇家私人空间变成公共空间时,策展员的概念就这么出现了。“美术馆的展品数目庞大、种类繁多,它的运行需要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如何综合考虑风格和类别等因素,系统呈现展品。”

美术馆从知识生产到智识生活的转向

  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职能,每推出一次展览,就可以说完成了一次知识生产。但如果以艺术为出发点,美术馆举办的活动并不算绝对的知识生产。“比如你去这个美术馆已经上百次,可能陈列的东西已经赶不上你的知识水平了。”蓝庆伟解释道。

  如今,美术馆界都相当注重以人为中心,“通俗地来讲,就是‘以人为本’。昨天你可以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展览,但如今你要考虑到你的观众。”一个展品放在展厅里只具备文物价值,对人进行研究才是对展品价值的最好利用,这弥补了我们对展品认知的知识价值。

  “美术馆展示什么并不重要,观众看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蓝庆伟认为,美术馆开始由知识生产逐渐向智识生活的指向性过渡。直到今天,大多数的美术馆开始面向儿童、普通观众和专业人士分别提供导览服务,“这就能把观众分得越来越精细,提供不同的专业指导。”

IMG_3111.JPG

打造全新的“美术馆图书馆”

  不管展厅多大,艺术家多么知名,能展示的都只是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少部分作品,其他时期的作品往往很难同时与观众见面,这给观众带来了不公平的问题。

  这就需要同时创建一座图书馆,满足观众想要了解艺术家的全部创作甚至是相似风格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愿望。

  “美术馆图书馆”,由两种馆组成的这个名词让人感到新鲜,也是蓝庆伟眼中的解决方案。他认为,美术馆图书馆是获取美术资讯的中流砥柱,这里既可以展出画册,也能建立电子数据库,让远在天边的人也有机会欣赏展览。蓝庆伟的假设是,如果全世界的美术馆有十分之一可以相互合作,一个观众就可以在一个美术馆看到近期全球的好展览,也可以查阅之前举办过的展览。

  除此之外,美术馆图书馆还可以以包容的姿态接受各国研究者捐赠的图书,成为一个交流平台,最终发展成为研究中心。蓝庆伟与好友邓昭宇共同发起的“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也正由此应运而生。这一项目采取“公益捐赠,免费阅读”的形式,致力于成为既能够面向艺术专业研究者提供便利,又能向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普及知识的平台。

  为了提升我校艺术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审美水平以及创新思维,电子科技大学实验艺术馆以艺术展览、艺术讲座、艺术实验等多种方式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系列艺术品牌活动。活动以“艺术季”“设计季”或“新媒体艺术季”呈现,在每一季的展览、讲座期间,将邀请参展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和学生进行交流,创作艺术作品。


  相关链接:

  蓝庆伟,艺评人、策展人,博士,广汇美术馆(筹)副馆长。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师,专栏作者,“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发起人。一直从事美术馆管理及美术馆学研究、现当代美术研究、当代艺术评论与策展实践的工作。曾任成都当代美术馆副馆长、执行馆长。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