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杰出学生】黄泽熙:收获源于持之以恒的追求
文:学生记者 王仕炀 何易虹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8-04-09 10123

  在大一进校的英语考试中,黄泽熙在五千名本科生中拿下了前十名。从那时起,他就一直被其他同学称为“学霸”。

  学业上,三年专业排名第一,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等,大二下学期在台湾交通大学交流时,加权平均分达到了惊人的98.3。语言能力上,大学英语四级649分、六级619分,雅思7.5分,GRE331+4,创造了英才实验学院的最高分纪录,还掌握了基本的德语交流。学术科研上,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科研,先后在学校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挖掘实验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智能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学科竞赛上,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四川赛区第一名、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C类特等奖……这就是自称“小人物”的黄泽熙交出的大学成绩单,每一个维度,都堪称收获满满。但他始终保持着固有的谦逊,“我总觉得我离‘成杰’的称号还有一段距离。英才学院真的有很多优秀的同学,我只是个小人物。”

附件9:生活照横版.jpg

用行动诠释持之以恒的价值

  每一份成绩都来源于踏实的学习态度。

  从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名到英才实验学院第一名,常年“霸占”第一的黄泽熙在大学里对每一项课题全力以赴、对每一个问题刨根问底、对每一处细节一丝不苟。奉行完美主义的他用行动证明了持之以恒的价值。

  刚进大学时,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黄泽熙便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辅助学习。在图书馆计算机室超过一百小时的上机时间里,他完成了四个课程设计,并把整本C语言教材上的所有练习题编译调试了一遍。这份精神不只用在C语言这门课上,对于各门课来说,从书上的例题、课后的习题,到指导教材上的问题,黄泽熙在大一这年几乎将能做的题都做了一遍。这些付出让他在大一上学期就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

  在“线性代数”课程设计答辩时,他们团队三人运用矩阵代数模型对四川省的宏观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从四川省政府网站上收集了投入产出表,并起草了未来产出产品变化的计划,将所学的线性代数知识运用到了四川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去。他的老师贾闽惠副教授评价黄泽熙的成果时感慨到:“本科生毕业设计都做不到这个程度。”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黄泽熙在大一时通过选拔,转入英才实验学院继续学习。在这里,他认识到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同等重要。三年来,他一共完成了二十余项课题,不论是小到可以在一个周末完成的小课题,还是大到五名同学合作两周才有结果的综合课程设计,每个课题他都力求做到最好。如今,黄泽熙还记得“随机信号分析”的第二个课程设计,涉及一个完整多通道多种调制解调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模型搭建与仿真,虽本身课程设计难度并不大,但模型复杂、内容很多,当时他们五个同学齐心协力,每个人负责一个模块,而他负责将模块串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黄泽熙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作为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艰辛。

  “模拟电路”的任课教师何松柏教授曾说,“‘模电’这门课,你只有做了东西,才知道这门课到底是什么样,黄泽熙那样的就知道。”

  即便是在大二下学期赴台湾交通大学交换学习期间,黄泽熙仍然坚持严格要求自己。选修的“数字电路设计”“电磁场与波”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全获满分,展现了成电学生的风采,并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任课教师吴顺吉极高的评价。

  始终如一的勤奋,成就了黄泽熙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的佳绩。在这个强者如云的学院,黄泽熙再一次脱颖而出。

与科研为伴,学会探索和拥抱未知

  课程学习离不开刷题,但志在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黄泽熙明白,做好科研是自己必须要走的路,而这条路通常没有固定的道路可循,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索和拥抱未知。

  黄泽熙的科研经历从大一就开始了。大一时,他发现很多同学对评教敷衍了事,数据的参考价值不免会受到影响。碰巧英语课要求做一个课程设计,黄泽熙决定针对评教系统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调查。在外国语学院高照副教授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一个包含“学校评教强制性”“进行评教的动力”“对评教活动的看法”“对评教系统强制性的看法”“参与者的背景”五个维度共26个问题的网络调查问卷,145位来自不同大学的本科生参与了调研。通过对数据进行均值比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他发现评教系统的强制性是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评教的重要原因。在老师的帮助下,黄泽熙将这一结果反馈给了学校,为系统的改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觉得这算我尝试的第一个科研课题,虽然并不与专业直接相关,但之后开展专业相关的科研时基本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去开展。”

  大二时,他在“大学物理”任课教师滕保华教授的指导下,探究了不同气体模型下热力学直线过程的性质。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模拟,他发现尽管模型的数学形式大不相同,但是在模型有效范围内,直线过程的吸放热性质本质是一样的。他将这一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投稿至国外期刊,目前该文章正在审稿中。

  从大二暑期开始,黄泽熙正式加入了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挖掘实验室,师从洪堡学者、特聘教授邵俊明教授。在邵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了基于博弈论动力学的重叠社团发现算法,在多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已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他与导师都相信,算法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目前正在作改进与调试。

  大四时,黄泽熙获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额资助,来到该校计算智能研究所担任访问研究助理,与迁移学习领军人之一的Sinno Pan博士合作开展课题“社团发现的迁移学习算法研究”,力求通过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社团发现问题的本质。

  四年科研经历带给黄泽熙最大的感触是,科研一定要沉下心去做,必须要有兴趣才能做好。他说,科研和平时的学习、上课、考试不同,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成为第一个做出某种东西的探索者,实现某个目标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上课考试所不能比拟的。 

掌握好一门语言,重在日积月累

  对黄泽熙而言,英语已经渗透进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初中开始,他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常常喜欢绞尽脑汁写一些好看的句子,还曾因此被老师误会这些句子是从其他地方抄来的。高中时,他养成了在路上背单词的习惯,将平时碎片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放在手机里,走在路上的时候将单词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播放。日积月累,他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高考时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客观题,并最终取得147分的高分。

  进入大学时,黄泽熙就立志毕业后出国深造。因为底子好,他学起英语来更有兴趣。为了扩大词汇量,他延续了高中背单词的方法,大一一年利用走在路上的时间背了6000多个单词,大一暑假参加雅思考试,并取得了7.5的高分。

  “英语好最大的好处就是看美剧不用看字幕。”黄泽熙开玩笑说,当然,英语带给他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在科研方面,强大的英语基础让黄泽熙在阅读英文论文时几乎没有障碍,为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在留学期间,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让他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顺畅地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在生活上,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看剧,对英语的娴熟运用也为他的课外活动增添了一份乐趣。

  对如何学好英语,黄泽熙并不认可死记硬背的做法,更不能用中文去记忆,必须放在英文的框架中去记忆并理解。“比如说‘endorse’这个单词,在‘红宝书’里面的翻译肯定是‘背书’,一般人肯定会理解为recite那个‘背书’,其实是错误的。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工资是用支票发给我的,银行柜台职员帮忙兑现的时候会让我在支票的背面签字,这才叫endorse,意思是‘背书’,表示支持、认可,如果你用中文记的话就会出差错。”生活中,他还特别喜欢玩The Legend of Heroes:Trails Series等英语剧情类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本土化的表达,“比如birds of a feather,字面意思是‘有着同种羽毛的鸟’,意思其实是‘同类的人’,这样的表达就更加地道。”

  黄泽熙和英语的渊源还不止于此,他和女朋友也因英语结缘。大一时,黄泽熙加入了“成电国际”文化交流大使团,这是他大学里加入的唯一一个社团,在那里他遇到了现在的女朋友。黄泽熙开玩笑说,起先是两人经常一起自习,一起探讨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感情也日益加深。正式在一起后,两人约会的地点基本上就是自习室:他可以辅导她数学和物理,她可以帮助他练习英语口语,学习和感情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在大三暑期备战GRE考试的一个月里,学校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一大早,他就和女朋友找一间空教室,每天背十个list,三百多个单词。两人一起奋斗、一起进步,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享受分享知识的感觉,种下桃李之梦

  黄泽熙的理想是当一名教授,既能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传授知识;又能进入学界,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科研工作。在黄泽熙看来,知识与能力的价值更重要地体现在传承与造福他人,他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

  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黄泽熙尽职尽责,努力帮助更多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他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在班级晚自习时组织分享和答疑;在四六级模拟考试时,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协助批阅作文、翻译并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开设“小班”,专门给班上一些同学辅导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核心课程……对于忙碌的黄泽熙来说,虽然这些工作花掉了不少时间,却让他觉得很有趣很有意义,也让他成为一名教授的理想愈发坚定,“我很享受和同学们分享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在同学眼里,黄泽熙不仅是一个可靠的学霸,还是充满正能量的可靠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就像一个光源,自己闪亮的同时又照亮了他人。“黄泽熙在生活中总是充满正能量,在我科研学习一团糟的时候,他鼓励我,教我如何学习课程。”黄泽熙的学弟晋嘉睿说。

  黄泽熙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大一大二一定要尽早确立目标,不然你很多时候都在彷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这是黄泽熙给大家最真诚的建议。

  事实上,这份真诚建议一直被黄泽熙践行着。“他是一个目标明确并且能够努力去实现的人。”同学唐佳丞这样评价黄泽熙。三年以来,黄泽熙的每一步都走得笃定而坚实,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干什么。

  “人才的价值取决于他所能创造的价值。”不管是科研探索还是教书育人,黄泽熙始终致力于创造价值。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会继续迈着笃定的脚步,走向心中的远方。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