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江杰青科研成果受热捧 校地携手推进“一校一带”建设
文:袁俊榆 图:谢鑫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保密办 时间:2018-03-15 9948

  如何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实施,提高电子科大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支撑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日前,走进成电“一校一带”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在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举行长江/杰青专场活动。

  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局局长缪晓波、副局长于洋,创新中心主任祖庆军,我校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赵继东、副院长皮亦鸣,校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我校杨仕文、林媛、张小松、李强、胡苏5名专家就各自团队的科研成果进行路演。成都高新区20余家相关科技企业、8家投融资机构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代表等参加活动。

1.png

  会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获得者杨仕文带领的“电磁散射与辐射团队”长期致力于电磁辐射与散射理论、应用基础与工程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团队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计算电磁学、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等三大主要方向取得了系列成果,部分成果居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路演中,杨仕文教授介绍了四维天线阵、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透镜天线等新型天线技术的应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林媛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研发出“心盾卫士”可穿戴心电监护系统。林媛现场介绍了“心盾卫士”的情况。该系统包括可延展超柔性电极贴、无线传输模块以及手机APP模块等三部分,目标人群为需要监控心率的心脏病患者以及房颤高发的老年群体。通过手机APP,可以实现心电信号异常时的实时报警,并将异常的心电波形通过手机传输到医院,实现远程的互联网+云诊断。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小松介绍了团队研发的“政府公共服务区块链治理平台”。该平台针对政府公共服务资金下发后使用过程缺乏公开、透明的问题,把区块链存证、溯源、智能合约等特点应用到园区专项补助资金、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金融供应链等政府公共服务资金的监管上,实现了可靠的溯源、监管、授信,满足政府在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服务资金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需求。

  青年长江学者李强教授介绍了“低功耗集成电路的研究应用”。其团队致力于解决芯片功耗问题,并在低功耗与高性能ADC、传感接口等方向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是国际上该领域的前沿学术团队之一。团队研发的主要IP与单芯片产品应用于汽车雷达、5G、光通信等高速低功耗场景,以及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与生物医疗系统中。

  胡苏教授带来的“隼眼”无人机全域防控系统是以雷达、红外、光电协同融合探测为感知手段,以对入侵无人机的全域无缝实时发现和跟踪、智能预警、高效打击、统一指控为典型特征的系统化产品。该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可提供各种场景下完整的无人机防控解决方案。

赵继东发言.jpg

  活动中,赵继东介绍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情况,表示建设一流大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评估指标与成果转化相关。电子科大要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在科研工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与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建立紧密结合,推进“电子信息+区域”,深入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主动融入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

  于洋代表高新区对走进成电“一校一带”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的举办表示欢迎。他说,电子科大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新区将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学校打造发展共同体,努力把学校这座资源宝库里的资源挖掘出来,服务于高新区产业发展。

231bcbdbb544c4bee224f71251fa17e2.jpg

6511af3a64dfb8eff5642976b92c8c5c.jpg

  5位专家的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得到投资机构、企业的一致好评。路演结束后,成果项目负责人与高投盈创、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允治资本等8家投资机构,以及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进行了一对一洽谈。

  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介绍,通过前期走进成电“一校一带”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活动,目前已有5个项目进入到了实际合作与投融资洽谈阶段,有望在近期签订成果转化协议。


  延伸阅读:

  成都高新区联合电子科大启动“一校一带”科技成果对接会

  “一校一带”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自动化学院专场举行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