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分享舞蹈人生中的匠人精神
文:学生记者团 王宏伟 车立威 图: 王琥曦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11-02 6946

  一身素衣,缓缓走上舞台,曼妙的舞姿让人难以想象她已经78岁,11月1日下午,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陈爱莲做客成电讲坛,与成电师生分享舞蹈的魅力,讲述舞者的匠人精神,诠释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勉励青年学子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a29cb7207a46a54f584f86638cb17d86.jpg

  40岁时,她举办中国首次个人舞蹈专场晚会——《陈爱莲舞蹈晚会》,用中外多种舞蹈表现手法成功塑造了古今中外十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我说我呀,我像个皮球,一拍,弹起来了,越拍可能弹得高一点吧。”

  50岁时,她创办民营艺术团,开始下海经商。“我真不是为了我自己,我说真是咱们再这样下去都拖死了。”

  在成电的舞台上,她是78岁的“林黛玉”,商海里,她曾摸着石头过河,共和国的红舞鞋,她一穿就是六十五年。

  这一生,她与舞蹈相识、恋爱、结婚、生子。

孤儿院的孩子,最大的理想是自力更生

a47831e54c54c8c7d4ed0eef115ae398.jpg

  1939年,陈爱莲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公安干警,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10岁时,父母先后病故,陈爱莲一度流浪街头,以捡破烂为生,直到被送进孤儿院。在孤儿院的两年里,她最渴望的是能够自力更生,甚至羡慕那些年龄大一些的姐妹可以去工厂打工养活自己,陈爱莲说。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学员班到上海招生,陈爱莲顺利入选,两年后考入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从此她的命运轨迹改变了,她穿上红舞鞋,开始在舞台上旋转飞腾。

一生专注舞蹈,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深挖井”

  陈爱莲说,舞蹈是最古老的语言,是最高的语言形式。“当诗歌、歌唱都不足以表达感情时,我们就可以用舞蹈来传递深情。”讲座现场,陈爱莲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的舞蹈动作,展示了文字语言与肢体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差别。她又模范小孩子要零花钱的场景,从木讷的索要,到斟酌的语句,最后到传神的舞蹈动作,一步比一步传神动人。

605335af91bfa5743ba71dfda0008aa9.jpg

  陈爱莲常说,要干一行爱一行,“爱好常常会改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决定要做的事情”,她认为,相比于那些到处挖井、挖不到十米就换地方的人,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深挖井,更容易挖出泉水。她用六十五年的时间诠释了她对舞蹈的热爱,她的专注从未改变,她是舞蹈人生里的“匠人”,一生细细“打磨”,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舞蹈和精彩的人生。

不忘初心,做一只爬向佛塔的“蚂蚁”

  讲座现场,陈爱莲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群蚂蚁听说爬到佛塔顶端可得智慧与开悟,于是约定,一起向塔顶攀爬。攀爬的过程中不断有蚂蚁退出,很多蚂蚁停下来抱怨,最后只有一只蚂蚁到达了塔顶。原来,那是一只耳聋的蚂蚁,听不到大家的抱怨,始终不改初心、坚韧不拔地努力前行,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陈爱莲和那只爬到塔顶的蚂蚁一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回报祖国和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舞蹈人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体制改革陆续在各地展开。而这股改革浪潮,也波及到陈爱莲当时所在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这场改革中,陈爱莲迈出了下海经商的重要一步,她停薪留职成立了陈爱莲艺术团。

  1995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陈爱莲被国家领导人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深深感染,联想到自己在孤儿院的日子,办学的念头油然而生。不久,陈爱莲舞蹈学校成立,她亲自授课,把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编成教材,传授给学生。她还不忘帮助贫困学生,接收贵州地区的贫困学子和汶川地震中的孤儿到学校学习。而今,学校已经为中国的舞蹈舞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

071434ff7d062bc0a8631dce0dbdd0b9.jpg

  “我是一个‘忘龄人’,我有我的目标,新中国培养了我,如果没有新中国,如果不是中国要重新建立新的舞蹈专业队伍的话,我陈爱莲没有今天,所以我非常感恩,我觉得我的生活、我的使命就是让中国的舞蹈事业发展得更好。”陈爱莲如是说。


  相关链接:

  陈爱莲,中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新中国舞蹈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当代舞蹈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专家研究员,中国戏曲与舞蹈研究所所长,陈爱莲艺术团团长,北京市爱莲舞蹈学校校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家兼编导。任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中国公益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