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人在海外】岳向真:“世界很大,任你盛开”
文:王向宇 图:王向宇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4-27 7700

  “我以为我会带走无数的相片、无数的纪念品,可是我走了,带着一个全新的我!——伦敦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从伦敦回来之后,政管学院2014级法学专业的岳向真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2016年7月9日,岳向真参加了“东伦敦暑期夏令营”项目,在东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生活了一个月时间。时间虽短,但她的收获却很多。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言,离开伦敦时,带走的不仅有照片和纪念品,还有一个“全新的我”。

英国东伦敦大学一角.jpg

走近伦敦:最想了解“英美法系”

  岳向真在大一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夏令营项目。有一次,一位法学专业的学姐在交流分享时提到参加这个项目的趣味故事和收获,并推荐大家有条件的话去伦敦走一走。岳向真也很想去欧洲感受一下风土人情,当即来了兴趣。

  此后,岳向真从网上搜寻到了更多的项目资料。她觉得,如果以后要出国留学,就很有必要提前参加一些短期项目“预演”一下,参加“夏令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检验自己“能不能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为期一个月的项目,相对来说可以避免“走马观花”,有更深入的理解。

  “东伦敦暑期夏令营”项目招收的范围比较广,对英语的要求并不高。不过,岳向真发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或不同课程,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会有不同,因此出发之前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了解各学校或各专业的各种课程对语言的具体要求。

  岳向真报名之后,英方的老师曾打电话给她,在“聊天”中考察她的英语水平。她笑称当时感到十分惶恐,但交流之后才发现虚惊一场。因为英方的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而且十分热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直接发邮件过去询问,就能很快得到回应。

  那么,如何选择项目呢?岳向真认为,要看一个项目适不适合自己,主要是看自己的兴趣和项目本身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没有帮助,如学校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课程是否匹配自己的兴趣或与自己以后的学习有没有衔接性,学费等方面是否可以接受等。

  岳向真学的是法学专业,主要接触的是“大陆法系”,因此她确定出国目标时首选去英语国家,重在了解和感受“英美法系”的特点,以便在知识结构上进一步丰富自己。“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体系。因此,要了解“英美法系”,岳向真首选去英国。

抵达学校:把所有期待化作生活点滴

  “永远也忘不了走出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车站抬头的第一眼:铜金色的、斑驳壮丽的大本钟,以及大本钟背后英格兰碧空如洗的蓝天, 让近20个小时的飞行突然有了意义。”这是岳向真在游记里写下的一段话,真实地记录了她与伦敦初次相遇时的感触。

初次游玩·伦敦桥.jpg

  飞机落地之前,岳向真又期待又激动。之前接触英国伦敦都是在电视剧、纪录片或者电影里,而且往往会把“伦敦”和“雾都”联系在一起。这次,她终于有机会真实地、近距离地观察一个想象了很久的城市,如何能不令人激动呢?但她也有点担心,生怕自己口语太差、出门走丢、上课跟不上进度等。

伦敦眼 照片.png

  到达伦敦后,她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一下飞机,她就见到了英方带队老师Tanya,一个热情而亲切的女孩。此前在选课的过程中,岳向真就已经与Tanya有过电话交流,Tanya很热情地向岳向真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后来接触久了,岳向真发现Tanya很有责任感、很有耐心。

  在Tanya的带领下,她们来到东伦敦大学的宿舍。宿舍在学校里面,每个人一个单间,独卫独浴,四人一个套间,共用一个厨房,冰箱、烤箱、微波炉、洗漱池一应俱全,每周还有人帮忙打扫卫生,条件很不错。

  学校里面还有小食堂,周一到周五学校每天提供一张4.5英磅的餐券,可以在食堂里用餐——不过,4.5英镑在学校食堂也只够吃一顿饭。如果是在校外吃饭,平均每顿饭会花掉大约10英镑。对于把人民币换成英镑来花费的留学生来说,这种生活成本算是超标了。

  学校的食堂十分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小食品超市,早上可以买面包、三明治、咖啡、牛奶之类,中午会买简单几种饭菜。不同于中国的是,英国人会把炸薯条、烤土豆当作主食。米饭的品种也和中国的大米不太一样。鉴于此,岳向真只在周末出去玩的时候才会在校外吃饭,其余时间都会去学校附近的超市买菜回来自己做饭。

开放课堂:与世界各国的学生一起上课

  在东伦敦大学,自由开放的学风、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方式,让岳向真的一个月学习时间过得非常充实。

结业仪式和Andre(右)与东伦敦副校长(左)的合影.jpg

  为她们讲授《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国际商务与交流)》课程的是幽默风趣的Andre教授,印象中他总穿一件白衬衫,侧着头笑着对大家说“Morning ladies!”在课上,Andre教授讲了很多关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物联网、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内容十分丰富。

  在他的课上,各类视频是最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他让大家反复观看同一个视频,列下其中不能理解的英语单词,并专门进行讲解。他讲课时,常常会关心地问大家“能不能理解?”并鼓励同学们“不要担心!想要提高你的英语能力,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是一个过程!”

  在课程结束时,他会要求他们用一月里学习的所有单词编写一个小故事,作为最后的结业成绩参考。“Remember! It is not the language test!”Andre教授常特别强调,这不是“语言课”,而是《国际商务与交流》课,大家可以放松地去讨论。

  直到现在,她还经常想起Andre教授带着亲切的笑容对大家说:“You just practice it again and again!”

  时值东伦敦大学的暑假,英国的学生们都放假了,因此,岳向真一行只接触到自己任课老师和带队老师,并没有看到更多的英国老师和英国学生。不过,参加这个项目的还有来自德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在她们一行人的班里,学生十分多样化。

  “可以明显看出来,德国的学生还是比较严谨,美国的学生则更加活跃,不知道是不是受国家文化的影响?”岳向真说。她发现,虽然德国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但德国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好,也可能是他们的语言都属于拼音的缘故文字吧?

  有一点比较独特的感觉,那就是,起初她总是听到人们说“西方的教育重个体,中国的教育重集体”,但这次来英国的课堂,与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济济一堂,发现思维或价值观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或者说年轻人的思维其实是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的。“难道,我们真的成了‘地球村’的‘村民’了吗?”

趣人趣事:一群“和而不同”的年轻人

  这是岳向真她们第一次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同处在一个课堂里。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个性,在这里交融,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

外国同学们.jpg

  与岳向真一起学习《国际商业与交流》课程的,有一位可爱的德国女孩。她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每次吃饭时都特别小心地问服务员:“这适合素食主义者吗?”她做事严谨认真,同时也乐于助人。

  她的英语口语十分流利,每当岳向真听不懂时,她就很耐心的跟岳向真解释英文的意思,还鼓励岳向真要努力说出来。她告诉岳向真:“大家都会努力理解你说的话,其实我觉得你的词汇量很丰富”。在异乡听到这样的安慰,实在让人感觉亲切。情感无国界,岳向真回国后,她们俩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有一次和这位德国女孩聊天,谈到大家以后想做什么。那位德国女孩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同行的一位中国同学说:“我妈妈想让我做老师。”不料那位德国女生问:“噢?那你想做什么?”岳向真意识到,在我们的理解里,前者已经算是一个回答了。但在德国女孩的观念中,“你”和“妈妈”是完全不同的,不应该用“妈妈”的理想代替自己的理想。

  英方的另一个带队老师是一位名字叫Huan的华裔女老师,生于陕西但在伦敦长大。在岳向真心目中,Huan就像是她们的大姐姐,给大家做向导、也做翻译,并能及时地帮同学们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可能是因为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岳向真平时跟Huan的交流十分轻松。

  还有一位第一天到校就跟岳向真打过招呼的女孩,岳向真以为她是中国人,聊了半天才发现她来自印度尼西亚。这个女孩个性爽朗,但方向感也不太好。有次在伦敦市中心,岳向真刚偶遇这位迷失方向的印度尼西亚女孩,并给她指出了一个酒店的位置。后来俩人一起找过去,一路上一起逛街聊天,玩得很开心。

且行且看:“雾都”焕然成了小清新

  在课余时间里,岳向真喜欢在伦敦街头四处闲逛。伦敦天黑的很晚,差不多八九点才见日落,所以,她在白天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观察伦敦的风物。

  这个被成为“雾都”的城市,早已蜕下了工业化时代初期的浓妆艳抹,变成了小清醒。在岳向真学习的这一个月里,伦敦给她的印象就是环境很好,一点也找不到“雾都”的影子,每天都是蓝蓝的天、大朵的白云,确实像照片或电视里所见的那样美丽,“随手拍下来的风景,都是很好的手机屏保”。

  除了环境优美,伦敦在岳向真的眼里还是一个包容的、自由的城市。在这里,既可以看到金融城里到处夹着公文包大步流星匆匆穿行的人,也可以看到躺在公园草坪上闲适地晒太阳的人。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常常矗立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旁边,给人一种巨大的视觉反差,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也没有让它们的并存产生丝毫的违和感。

  英国校方为每个参加项目的同学提供了一张伦敦公共交通的“月卡”,可以乘坐地铁、轻轨、公交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伦敦的交通十分便利,地铁和轨道交通很发达。东伦敦大学毗邻伦敦市中心,同时又距离风景如画的埃塞克斯乡村地区不远。

  学校门口就有车站,即使方向感不强,也可以随便找到地铁口回校,这让有点“路痴”的岳向真很开心。更重要的是,当地人很亲切,常耐心、努力地理解岳向真的询问。有一次她逛街时迷失方向,正在一脸迷茫的时候,有个大姐姐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问她是不是迷路了,又热心地帮忙指路。

  周末的时间,岳向真先后探访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泛舟剑河之上,听着撑船小哥浓重的英伦腔,一代名校百年沧桑蜕变近乎浮现眼前。”逛过剑桥大学之后,岳向真用这样的文字记录了所见所想。

剑桥大学.jpg

  她还去过在历史教材中许多次提到过的大英博物馆。博物馆的确非常大,馆藏非常丰富,她用了一天时间都没逛完。此后,大概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她都在课余时间来这里细细观看,心情复杂地观看了女史箴图等等本属于中国的艺术珍品。“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历史!”岳向真说。

开拓视野是最大的收获

  在法律专业方面,岳向真觉得英国很重视法学,许多知名政客、社会精英都是法学院出身。法官是很受人尊敬的角色,律师的收入也十分不错。

  不过,河流留给山川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次游学伦敦,给岳向真带来的最大改变,还要数眼界的开拓。这种开拓,并不仅仅是对“英美法系”的了解,而是包括对英国文化、风物的理解。

  她说,出去走了一遭,才觉得自己以前理解的世界太小了。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原来还有许许多多与我们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多元化的土地上。她感叹说:“世界很大,任你盛开!”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