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人在海外】徐筱雯:穿越新西兰,相异的不只是天气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徐筱雯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交流记行
文:周宇思 图:周宇思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4-28 9631

  “所有的旅程都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就像奥克兰的天气,需要常备一把雨伞,以防阳光灿烂时东边的乌云带来的突如其来的暴雨,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幸看见层次分明的彩虹。”回想起两年前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交流经历,政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徐筱雯总结说,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多侧面的国度。

穿越赤道遇见新西兰

  大二时徐筱雯就有了想要出国交流的想法,于是她在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网站浏览出国项目信息。当时她有三个选择:其一是到近几年很热门的台湾高校,但递交申报材料后,她又觉得去台湾的高校并不特别符合她的要求,于是选择了放弃;其二是申请美国高校的“2+2”项目,但因当时她心目中的学校报名已经截止,而且她还没有来得及考雅思,也因此放弃。

  最后,她看到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的项目。奥克兰大学始创于1883年,是新西兰规模最大、科系最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新西兰的大学排行榜上是绝对的NO.1,也是南半球顶尖大学中实力最强、认可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全球排名前100。之前,徐筱雯从来没有去过新西兰,本来就很想去体验一番,因此她最终选定了奥克兰大学。

学校里2.jpg

  在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与奥克兰大学就签订“3+1+1”协议,其中的“3”是指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的大三学生,可申请赴奥克兰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统工程系或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及软件工程系学习。

  第一个“1”是指经过一年学习,完成规定学分后可以获得Graduate Diploma of Engineering(工程学进修文凭)和奥克兰大学工程荣誉学位等同;第二个“1”是指可继续通过第二年的学习,获得奥克兰大学工程硕士(研究型或者学习型)学位。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后,学生还可以继续申请攻读奥克兰大学的博士学位,并申请享受本地学生学费待遇。

  “3+1+1”项目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但对文科生也并非一概拒之。“现在回想起当初申请项目的经历,也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徐筱雯说,“很多同学担心这个项目对文科生不感兴趣,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她鼓励学弟学妹们如果有出国的意愿,不必瞻前顾后,一定要大胆地申报。

  她后来按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网站上的提示,有条不紊地准备了资料,包括语言成绩、课程成绩等。“从决定选择这个项目开始,我的每一步都在向这个目标靠近。纷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可以在积极谨慎的态度下妥善完成的。虽然整体看起来很麻烦,但是一个一个做下来,其实并不难。”徐筱雯回忆道。

  2015年寒假她参加了雅思培训,4月参加雅思考试,5月拿到成绩,作为申请奥克兰大学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项目的众多步骤之一,她顺利达到了奥克兰大学的要求。2015年7月,期末考试后的第二天,她飞往新西兰,从北半球炎热的夏天“穿越”到南半球寒冷的冬天,飞行了12个小时。奥克兰大学考虑到国际学生不熟悉当地环境,早就安排了司机来机场接她。

转换视角学习方法论

  奥克兰大学的开学时间与我们不同。徐筱雯到校三天之后学校就开学了。她到国际学生注册办公室交了资料,就算是正式报到了。此时,学校宿舍已经住满,考虑到安全问题,她租下了一个学校外的套间,和两个中国女生一起住。

  徐筱雯在电子科技大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但是奥克兰大学并没有这个专业。在老师建议下她选一个相关性较高的专业,她便选择了政治专业,学习的课程包括《新西兰政治》《中国政治》《世界政治》《政治与媒体》《中国和世界》等课程,还选了一个会计入门课。

和教中国政治的加拿大老师和助教.jpg

  国内外的课程区别很明显。徐筱雯能够明显感受到,奥克兰大学的政治课会更多地从学术角度去讨论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政治体制等问题,虽然也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但总体还算客观。老师也要求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要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但徐筱雯刚开始接受不了这种方法,因为她觉得自己“太爱国了,觉得我们国家什么都是好的。”

  渐渐地,她了解到了更多的政治学知识,同时也在方法论方面有了更多的理解,明白如何“从客观的角度”或从“学术的角度”去思考政治问题。她认为,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观视角”或“预设”,因此在研究政治学问题时,难免带有主观的判断。这就像生活习惯的差异那样,“我们在中国洗了衣服会在太阳底下晾干,但新西兰人习惯于在洗衣机里烘干,因为他们觉得晾出来衣服里会有小虫子。”

  奥克兰大学的学生上课都会用笔记本电脑做课堂记录,徐筱雯刚开始没有那么快的英文打字速度,就想了个办法——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之后对照PPT听Recording,用这样的方式来消化课堂内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靠课堂上的听讲是不够的,下课一定要复习巩固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她建议道。

笔记4.jpg

    遭遇困难却幸逢“美好”

  正如徐筱雯说,“所有的旅程都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可没少遇到困难,但她也遇到了很多“像彩虹般美好”的人和事。

  奥克兰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助教。助教常常就前一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大家开始讨论,陈述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是巩固课堂的内容。徐筱雯刚开始因语言沟通障碍而感到无法很好地融入到讨论当中,为此曾感到痛苦万分。

  还记得第一场考试的情景:她坐在教室里,周围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白人学生。而她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三篇论文,“都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真的很紧张,当时可是连话都说不利索。”后来,《中国政治》课程的助教给她提供了一些建议,告诉她奥克兰大学有提高学术英语水平的课程和活动,比如每周一两节的英语写作,讲解怎么使用语法、怎么使用人称等最基本的内容。

  徐筱雯得到“高人”指点,参加了学术英语课程和活动,与更多的人交流,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英语水平果然提高很快。最直观的结果便是她的雅思成绩,她在出去之前雅思口语考了6.5,在新西兰期末考试结束后她又“裸考”了一次,当时的口语成绩达到了7.5。

  给徐筱雯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几位老师:其一是讲授《政治与媒体》的一位美国女教师,她上课非常有激情,慷慨激昂、手舞足蹈。她也很敬业,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就来上课,依然是春风满面、笑意盈盈的样子,她认为不能因为她家里的事就让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

  另一位是讲授《中国政治》的加拿大老师。由于上这门课的学生比较少,因此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就比较多。徐筱雯经常和老师讨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有一位是讲授《新西兰政治》的老师,他在新西兰政治学界地位很高,写了多部学术著作。

  “老师的年龄比较大,是一个挺好的老爷爷,讲话的语气很平缓,讲的每句话都给你一种德高望重的感觉。”徐筱雯说,“这一点“和我们学院的祝老板有点像”,但相比而言,他没有我们祝老板那样铿锵有力,显得比较淡然、稳健。”

多元文化孕育多元生活

  奥克兰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城市,这里的很多学生是第二代新西兰移民,来自各个国家,尤其是韩国人特别多。与徐筱雯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当中,有一个善于跳芭蕾的韩国女生,她和想象中的韩国女生不太一样。她也是一个基督徒,具有严格的自律习惯,徐筱雯和她相处久了也被她良好的修养和素净的气质所感染。

  徐筱雯还遇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人。有一个新西兰女生在政治课堂上很活跃,每次走路都是“背打得倍儿直”,很有自信心,也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最后被剑桥大学的法律专业录取。还有一个德国籍以色列人,学习十分用心,令人钦佩。

  最有趣的,要数学校健身房的一位教练。他是一位在奥克兰大学学习哲学的台湾人。他邀请徐筱雯参加了一个哲学小组的讨论。在第二学期,徐筱雯每周末都会去参加小组讨论,“小组里面的人都特别不一样,大家想法各异,讨论一些特别极端的问题,我之前听都没听说过,比如有一次讨论到‘世界上的领导人都是蜥蜴人’,虽然在我看来没有科学依据,可是有这么一群人竟然相信这个理论,还讨论得津津有味。”

  在课外,生活显得格外精彩。徐筱雯参加过一个学院间的皮划艇比赛,赛后和大家坐在草坪上唱歌聊天,在水上嬉戏玩闹;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在酒吧里办了一个Party,她就和朋友一起尽情享受这短暂的疯狂时光。

Pahia, bay of Islands.jpg

  出了奥克兰大学,徐筱雯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和朋友去公园、海边游玩,晒太阳、烤烧烤,去Britomart港口看橘红色的夕阳缓缓地在白色的帆船和粼粼的波光间落下,然后在街边各具情调的小酒吧、小餐馆里享受静谧的时光;她还去傍湖而建的陶波镇,成全了她一个碧海蓝天的美梦;她登上南岛,走过皇后镇、惠灵顿,在惠灵顿天文台欣赏到了最佳视角的银河;在南岛北端,她在特卡波湖(Lake Tekapo)看到了夜空的浩瀚和繁星的璀璨,也看到了南半球独有的由四颗星组成的南十字星;她还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去往斐济支教,在一个叫苏瓦的地方待了三周,给当地的小孩带去知识和欢乐。

Pahia, bay of Islands2.jpg

不忘初衷以博雅润心

  回顾这一年的访学经历,徐筱雯觉得可以总结为两个词——收获和成长。收获的不仅是学术知识,还有奥克兰大学的文化氛围。

  她认为,奥克兰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分析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强调判断“联系”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好坏”。这种学习理念导致了国外的学生更活跃,更容易提出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即使表达的看法不被接纳,甚至有些“无厘头”,也会被理解和包容甚至会得到鼓励。

  现在,徐筱雯已经大四了,她也关注就业问题,但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她更在意自己是不是真正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她说,很多同学出国留学是为了给自己的简历上镀一层金,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了。

  “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专业都有出类拔萃者,也有平庸无为者,重要的不是镀的金亮不亮,而是如果你喜欢学这个东西,热爱它、有激情去做好它,那么无论学什么,将来就业都不会成问题。”她说。

  徐筱雯身在政管学院,谨记师长“博雅润心,天地立人”的教诲,对于如何规划适合自己的留学之路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出国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学到什么,不能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同时,要结合自己的个人因素、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不应从众或随大流。“我们要记住自己的初心,自主、自立、自律,这样才能抓住本质、坚守本心,有真收获!”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