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核心通识课程召开全体任课教师教学研讨会
文:杨丽可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1-09 7491

  致力于培养学生“新四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核心通识课程——《人类文明经典赏析》已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为推动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新四会”能力培养,1月6日,校长李言荣、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副校长曾勇、国家级教学名师祝小宁教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负责人和50余位任课老师共同进行教学研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教学研讨会由申小蓉主持。

f1ba3e44912e93528a8ddf17e9de1032.jpg

  文理科老师们“头脑风暴”,热议 “精品打造”

  “要让课程持续地热下去,就要扎实地做下去。”课程组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祝小宁教授介绍课程开设情况,认为课程要瞄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能力和素养。他说,课程要建设成为精品,课程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教学内容要更加经典、有趣,教学方式要更加多样、新颖,教学活动要更加扎实、有效。

d1444006ab5ced1c494821821146461a.jpg

  老师们对于课程建设的成效表示认可,并分享了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探索。政管学院的杨菁教授介绍师生互动情况,认为课程在“补课”“训练”“启迪”等三方面达到预定效果,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政管学院的锁利铭教授为学生们提供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方式和条件,鼓励他们同辈之间互相影响,调动积极性。工会的周涛老师在经典灯谜赏析课之外,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外国语学院的胡杰辉教授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在组织老师们,实现互动协同方面做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郭芙蕊教授介绍了自己带领学生实现课程空间跨越,从而达到效果浸染的过程。

  理工科老师们成为《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的重要教学力量,他们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微固学院的高正平教授感受到,课程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自己多年来在文史哲方面的积累“爆发”出来。他认为这门课对理工科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老师们任重道远。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周涛教授认为符号很美,但语言比符号更美,对人的成长更重要。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密切相关。这门课既让学生受益,也让老师受益。计算机学院的韩宏教授介绍了在古诗讲解中,对打通左右半脑的尝试。航空航天学院的李滚副教授认为这门课程是学校为理工科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开出的一剂“良药”。

e7ba1eceb63d17ced6a9f47a607c9dad.jpg

76bd2d6a3e9f24af1109b4b6108492a9.jpg

  老师们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周涛教授提出,围绕课程建设广泛的资源体系,实现课程在广度、深度、长度上的扩展;并系统地开设科普性质的课程,与本门课相得益彰。外国语学院邹涛副教授提出,以核心话题为牵引,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合力”。通过讲座等形式,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外国语学院张维莎老师建议成立读书会,每门课程选拔优秀学生分享读书心得,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900f1463fd4e320935949ffe24446d06.jpg

  “新四会”“破冰”后,前路如何走?校领导这样说:

  李言荣对《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的开设和老师们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对培养学生“新四会”能力的积极响应。他指出,大力推进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是“三大行动计划”之一。其中,“新四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理工科学生领导力的核心内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找到了《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抓手,这门课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发挥空间,是一个好的实现“新四会”能力培养的破局点。李言荣认为,开了个好头后,还要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探索:一是既要有“规定动作”,又要有 “自选动作”。既要围绕人类文明发展这条主线的共性内容来进行教学的规定活动,又要结合老师们个人的积累、特长、风格开展有特色的自选教学活动。“自选动作”的“点”要落在“规定动作”的“线”上,“点线结合”,让同学们对人类文明、科技发展两条“主干”形成清晰的认识,再在此基础形成各自繁茂的树枝。二是既要有“热运动”,又要有“冷思考”。课程筹建以来,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给学生授课,课程也受到学生热捧。接下来,老师们还要通过冷静思考、集体讨论、一起备课等形式去探索如何更好地围绕学校本科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可持续地吸引学生,检验一门课程的成败是看能否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三是既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又要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打开了学生们的视野,但人类文明的经典文献卷帙浩繁,课程教学能够涉及到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扇窗户需要学生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去不断打开,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正确的人生“三观”。李言荣指出,《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的成效关键看学生,课程建设要高质量、高水平地长期做下去,让学生喜爱,让学生受益,在理工科学生的领导力培养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申小蓉认为老师们分享经验、提出建议、谈论感想,对这门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很有启发性。她说《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特色鲜明:小班教学全覆盖,教学团队跨学院、跨学科、老中青结合,教学形式全新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申小蓉表示,课程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课程组老师们既要明确价值导向,做好价值引领,又要创新探索,让学生真心接受、喜爱;既要建设精品课程,更要启迪学生思想,引导他们增强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精英人才。

  曾勇回顾了课程建设总体情况,认为《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成功模式,在“文明经典”的体系下,让老师们发挥所长,为学生们呈现“文化盛宴”。在课程建设中,以“听说读写”能力锻炼为重点,发挥了小班教学、助教制、课内课外学习结合等特色优势。老师们以才华、激情、教学智慧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的知识领域。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获得感很强。曾勇表示学校将继续对课程给予大力支持。

  课程让学生喜爱、受益,“全覆盖”形式迅速推进

  据介绍,本学期共有28位教师,开设探究式小班教学40个班,覆盖学生1000余名。在短时间内开班,实现规模化、小班教学、高质量。

  课程为学生们呈现了文化盛宴,高正平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初阶》、锁利铭的《致敬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刘文彬的《领导力: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课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到有趣有味,更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

  “让学生感受自由学习、自由思考的学习氛围。老师们启发开导学生,从人文本质的角度认识,非常好!”同学们在网上纷纷留言,表达对课程的喜爱。计算机学院的杨淳同学觉得课程的讨论很吸引人,总有些意犹未尽。政管学院的张新宇说,这门课让他填补了心理学知识的空白,变得更乐观自信,更喜欢读书,还与其他学院的同学成为好朋友。通信学院的刘小平说,通过这堂课,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阅读中新奇的思考,讨论时迸发的灵感,甚至与人交往时更加成熟的自己。电工学院的吴延鹏说,最大的感触在于重新发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不是为了考试,甚至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读人。

8f6523ff2f515261591ae2d9e553eb36.jpg

dfe0b74afd755b20ac9bad297455caef.jpg

17fd934c92c68d29f443477486e7c5c3.jpg

2c0aec5cc90dc5e8ef39d35178f719f3.jpg

  老师们介绍了学生反馈的情况。高正平分享了学生通过课程提高思辨能力和辩论水平的例子。李滚发现,随着课堂教学深入,学生更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温和地接受。锁利铭说,线上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平台,他们围绕课堂内容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周涛介绍学生们在小牛谜社积极参与和组织灯谜活动,并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韩宏发现,学生们对“打通左右半脑”的尝试非常感兴趣,写出了有一定水平,并各具风格的文章。胡杰辉认为,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而且在能力层面和认知情感层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学生们具有了初步的研究能力,并锻炼了团队协作、互动讨论、解决困难的能力,在研究中与团队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课程吸引了更多老师参与课程建设。已有56位来自各学院的老师与素质基地签订任务书,下学期开课老师52人,开设136个教学班。目前选课人数3294人,基本覆盖2016级本科学生。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负责人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整体情况。从2013年开设文化精品讲座课程,到2016年开设《人类文明经典赏析》,再到即将启动的大师课程,文化素质类课程精彩纷呈。其中,《人类文明经典赏析》以贯彻“新四会”为目标,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创新探索。该课程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教务处的指导、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建设。课程设定为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通识课程”。课程在内容方面,既有文学人文类,也有当代文明类,涵盖多个领域的丰富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学生们将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量阅读人类文明经典论著,进行观点展示与深度讨论,并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

 

编辑:林坤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