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能源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发表影响因子3.0以上的SCI论文9篇
文:杨丽可 图:能源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7-03 9550

  以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3.0以上的SCI论文9篇,发表SCI论文数在全校各学院中名列前茅,这是能源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取得的优异成绩之一。此外,学院2015届毕业生深造比例为66.1%,出国深造比为22.03%,也位居全校前列。

参观东方电气2.jpg

  能源学子曹禹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的国际知名的化学材料类期刊《RSC Advances》发表论文两篇并申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张雪在影响因子4.2的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发表论文;张玉倩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历史悠久的化学权威期刊《Analyst》上发表;潘誉的三篇论文被SCI收录……在学术研究上,能源学院2011级学子初展才华。

  获得“成电杰出学生”称号的张雪通过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拟录取,并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的直博。她在本科的学术经历中就已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科学的道路上成就一番事业。她的“小伙伴”们同样以青春的奋斗追逐着远大的科研理想。吴嘉珉、罗桐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马洋、周俊杰、董宁、王建林到中科院深造……另有13名同学将分别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

师生交流.JPG

  能源学院党委书记黄琦说,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能源与电子信息的交叉领域,培养系统级、复合型、领军型、国际化人才。“希望他们既有眼界、有胸怀、有能力登上国际顶级学术舞台,也为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在培养“系统级、复合型、领军型、国际化人才”这一“顶层设计”之下,能源学院实施精细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国际化的高水平科研支撑体系。

  从事控制应用研究的侯晓荣教授经常为科研任务忙到晚上10点才下班。但是,他热情地担任2011级1班的班导师,经常参加班里的活动,在QQ上与学生们聊天,鼓励他们深造,到国外学习,开阔眼界。侯晓荣教授是学院众多教授级班导师之一。据介绍,学院生师比为7.7:1,这为精细化培养创造了条件。学院配置了年级导师、班导师、个人成长导师和科创导师的多层次导师体系,使得每个本科生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关心和引导。

班级导师与同学交流.JPG

  “学生们想成为科学家的愿望非常强烈。我们就是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何伟东研究员指导2011级学生写出了6篇SCI论文。他认为,学院提供的大一、大二进实验室的机会为学生了解科研、热爱科研创造了条件。2011级本科生进入8个团队或课题组,20余名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学生们参与的课题包括多功能太阳能垃圾桶、甲醛检测器中关键材料的制备、光伏并网的管理系统等。

科创活动.JPG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师资队伍,其中具有海外一年及以上经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超过67%,这为学院面向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党委副书记万丽娟说。学院成立了出国留学俱乐部,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各种培训与指导,搭建交流平台;利用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海外联系,与哈佛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拓宽国际化交流渠道,为学生到这些知名大学出国深造提供了途径;能源Vista讲座、能源论坛邀请到海外专家传播科研星火、分享出国留学经验,逐步在全院营造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文化育人氛围。

出国留学俱乐部成立.JPG

  “感谢学校、学院的培养,我们将以最优异的成绩为能源学院争光,为母校、为社会做出贡献!”曹禹在能源学院2015届授位仪式暨毕业典礼上说。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

"